今天想聊聊一個歷史名人,姑且算是他的一個小傳吧。   讀本文前,先考考你,如果答不出,奉勸您別往下看了,逛逛淘寶,唱唱抖音去,時間寶貴,別在這浪費。   題目來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名句是誰寫的?   答案公布,看您猜對沒有,他就是——王勃,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干啥的?   寫文章的,尤其詩寫得好。   四杰在唐詩發展史上地位很高,是改革浮艷詩風的先驅,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并為五言律詩奠定了基礎。   或許,沒有他們,便未必有五六十年后的李白和杜甫。   作為四杰的老大,王勃是個神童,六歲就可以寫文章,九歲時寫了篇《漢書指瑕》,來糾正大儒顏師古注解漢書的錯誤。   14歲的時候,王勃參加幽素科科舉考試,一舉及第,皇帝唐高宗讀他文章也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便封他為朝散郎。   朝散郎是啥官?這是一個七品官,別小看了,唐代的進士超級難考且不說,就算考上了,新科進士一般從九品官做起,混個八九年能升到七品就不錯了。   神童是怎樣煉成的?和基因有關,和出身更有關。   王勃的爺爺叫王通。   王通是隋末的大儒,初唐時期的大人物——如魏征、王珪、房玄齡、李靖等,一大批文臣武將,都是王通的門人或弟子。   王通博學且不說,另一個特點就是傲,傲到了狂妄,這基因,王勃也有。   王通,他狂到什么地步?   他要做第二個孔子。孔子修訂六經,他便寫了個《續六經》,稱《王氏六經》。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被門人記下來,編成《論語》,王通也讓門人弟子們記錄他的言行,寫成《中說》。這位,真是個山寨的祖宗。   王通有一個弟弟,也就是王勃的叔祖,叫王績,瘋瘋癲癲,嗜酒如命,卻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野望》在形式上已經是成熟的律詩:"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因此,王勃可是標準的書香門第,有這樣的家世,有那么好的機遇,真是抓了一首好牌呀!   可惜,后來,王勃卻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為什么會這樣?成功來的太容易,助長了他的傲氣,一連作死了三次,直到把自己真的作死了。   公元666年,王勃16歲,真是666,喜事接著來,被皇帝調進了沛王府,征為王府侍讀。   沛王是誰?李賢。   李賢是誰?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二兒子,在他大哥李弘死后,他便被立為了太子。   侍讀是啥工作?陪太子讀書,家教兼同學。   未來太子的玩伴!傻子都可以猜到,此時的王勃可真是前程似錦啊!   誰知,四年后王勃出事了。因為他寫了一篇不該寫的文章。   這篇文章叫作《檄英王雞》。   檄英王雞?啥意思?就是向英王的雞發起挑戰。   英王是誰?李賢的親三弟,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   這皇哥倆玩斗雞游戲,王勃手癢癢,就寫了這篇文章,玩玩幽默。結果,幽默被玩成了悲劇。   文章被唐高宗讀了,讀到“兩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時,勃然大怒,大罵道:“歪才呀,歪才!這分明是在挑撥小哥倆的關系呀!”當天便下詔,廢除王勃官職,轟出了沛王府。   唐高宗為什么如此生氣?   唐朝一開國,諸王之間爭奪皇位、互相攻訐的斗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王勃《檄英王雞》無意中觸動了高宗這根最敏感的神經,沒殺了他算是開恩了。   無論何朝何代,要想活得安穩,一句話,珍愛生命,遠離政治。   第一次作死之后,王勃沒臉在京城混下去了,去哪里,可能他聽了趙雷的《成都》,去巴蜀旅游去了。   其實,此時的王勃心情那真是糟透了。一起來看看他的這首《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下面。我們不妨將這首詩和他之前寫的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做個對比: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是不是一首悲凄,一首得意?   在巴蜀,王勃游歷了三年,覺得風聲不那么緊了,便返回長安參加科選,畢竟他已經24歲了,要工作來糊口。   可是他這個上了皇帝黑名單的人,注定了仕途不順。后來,一位朋友幫助了他。這位朋友叫凌季友,當時擔任虢州(河南靈寶市)司法,為王勃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的工作。參軍是做啥的?八品小官,做些抄抄寫寫,跑跑腿的雜事。   王勃這十年混得夠慘,沒升反降,降了一品,14歲七品,24歲八品。別折騰了,安安穩穩過日子吧。   可是,王勃卻不知吸取教訓,繼續把他的作死行動進行到底。   第二次作死過程是這樣的:在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了,王勃不知哪根筋搭錯了,把曹達藏匿起來了,后來,王勃又把另一根筋搭錯了,他把曹達殺了,因為怕走漏風聲。   這事好矛盾,王勃為什么要保護罪犯曹達,既然保護又為什么又把他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這次作死,是被同事構陷的,因為他恃才傲物,被同事嫉恨。   同事的關系往往便是競爭的關系,低調低調再低調,這才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切記切記。   無論這件事中有何蹊蹺,都不用去計較了,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王勃被判了死刑,蹲監獄去了。   但王勃是幸運的,竟然沒被砍頭,莫非是因為他還沒寫出《滕王閣序》,上天不要他的命?那一年,唐高宗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大赦天下。   于是,王勃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又繞回來了。   老天放了王勃一馬,但王勃卻不放過自己。剛出獄的他,拒絕了朝廷對他的重新啟用,決定去交趾(今越南境內)走一趟,踏上了他的不歸路。   交趾那么遠,而且還要過海,王勃為什么要去冒這個險,出國旅游?   因為他要去看望他老爸王福峙。他是個孝子,覺得愧對老爸,因為老爸被他連累了,被貶為交趾(今越南境內)縣令。那時候的越南在唐朝將于內,但卻是野獸縱橫,巨蟒出沒的荒蠻之地。   675年的秋天,王勃開始了他的探父之旅,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然后,繼續進發,路過了洪州(今南昌),既然到了南昌,自然要登天下聞名的滕王閣。   無巧不成書。   洪州的閻都督因為重修了滕王閣,正打算趁著重陽節放假,在閣內舉辦個文學派對,聽說王勃恰好路過,閻都督趕緊差人送上了邀請函,現在天王落魄,不用出場費就可以拉來充門面,不請白不請!   于是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誕生了,只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足以讓歷史從此定格在那個千年前的午后。   大約在676年春夏之交,王勃終于來到了交趾,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   676年冬,《滕王閣序》已經傳播到了長安。   唐高宗也讀到了這篇序文,忍不住贊嘆:“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王勃現在哪,快把他找來!”   可是王勃已經不在了。   一篇橫絕千古的《滕王閣序》,耗盡了王勃一生的時運。   676年夏,探父之后的王勃明知夏季南海風急浪高,依然決意踏上歸途,中渡海溺水,乘風逝去。   他只活了短短的26個春秋。   有人說,他是生無可戀,刻意投海。   假如王勃泉下有知,他應該慶幸,他死對了。   死于海中,也許是他最好的結局。   其實,假如他沒寫《檄英王雞》,他沒被逐出沛王府,他必然不得好死。   因為,在他死去四年后,太子李賢被廢,然后母親武則天為了掃除稱帝障礙,派人賜他自盡,李賢的所有親朋好友都被株連,包括一大批皇親國戚。   太子最要好的朋友高岐,便被家人殘殺,父親用倒刺向他的咽喉,伯父用到砍進他的腰腹,堂兄斬下他的頭顱,把他血淋淋的尸身扔在大街上。親人們以此來表示和他斬斷關系,毫無親情。   試想一下,假如王勃此時依然在太子府,而且是太子的紅人,他會落得何種下場?   王勃死后20年,他的大哥王勮,二哥王勔,弟弟王助也一同死了。   王勔、王勮和王勃一樣,都是才子,被稱為王家三株樹。   大哥王勮一度官任天官侍郎,也就是吏部侍郎(正四品),相當于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二哥王勔,官至涇州刺史(正四品),弟弟王助,官至監察御史(正八品)。   但是王家兄弟在武則天年間,被揭發有謀反嫌疑——武周時期誣告盛行,說誰謀反,一封匿名信就可以;舉報不實,也不負責任。   酷吏來俊臣是負責審訊者之一,于是,王勮、王勔、王助這哥仨,都問成死罪,加以族誅。   假如王勃此時還活著,又怎能逃過這場劫難?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禍福相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運,往往身在其中時,卻并不明白。   作者: 咖啡 +10我喜歡

對我而言,每一份工作的結束就是一部小說的完成,高潮不在過程,不在結尾,而是最后的感言。   有句俗語: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其實就算林子不大,也會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鳥;   有句俗語: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就算是鐵打的營盤也經不住里面的人瞎折騰。   本想在稍有所成績的時候悄然離開,不帶走一片云彩,但現在卻不得不提前離開,無可奈何花落去。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喜歡用實干精神詮釋對工作的態度,但在企業這不一定能獲得認可,或者永遠拿著象征性的薪水于底層間徘徊,忽悠、扯淡、趨炎附勢、多面人生,這樣的人更多的存在,且拿著高薪,身居高位,無需回避,客觀存在。   我討厭抱怨的負面環境,只因這不但讓人永遠不會進步,而且還會損害身心健康。一個淺顯的道理,個體對于群體總是顯得很渺小,就像我對于公司也是一樣,如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一樣,我們既無法改變,又不能不去面對,因為我們總要活下去。   我一直以為,體面勞動和贏得尊重是一個人可以在公司持續做下去的前提,而能讓你有歸屬感并甘愿為公司奉獻的基本條件絕對地取決于你的人生價值是否能夠得到兌現,再說得具體一點兒,就是你能否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和舞臺以及能讓你滿足的物質報酬。前者是你安身立命之本,后者是你安居樂業的經濟基礎。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別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最后連最起碼的期待感都沒了。我們只能期待公司會有所改變,因為我們沒有能力使她改變。我們是打工者,我們的能力有限,這是不爭的事實。   多年的職場生涯告訴我,有能力的不一定是領導,當領導的不一定有能力。拿高薪的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不一定拿高薪。寬廣胸襟、坦蕩為人、宏大格局與職位高低真的無關。   昨日已去,明時歸來。告別過去,是為了前行,在這里服務了兩年八個月,此番離開無怨言,有缺憾,唯有銘記過去所有的難忘,那些值得銘記的人和事。   人生的精彩在于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期待未來……   作者:心劍君 +10我喜歡

你是不一樣的煙火,但也只是煙火。   時光的帆讓我在漂洋過海后與你相遇,你在遠處微笑。天空的日光藏匿在云朵的身后,而你的目光卻燃燒了我所有的熱情。   也不知是多久以前,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那些無心事的日子總是太悠然寧靜。那時候的風,柔和的仿佛都快要將我的心融化,我最享受那時坐在窗邊的時光,最享受那個暖陽如葵的春季。那時的夜晚,最憧憬的便是入夢能夠遇到更多的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那時我常常會夢到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她總是帶著微笑,我也只記得她的微笑。   而每次夢醒時我會想,她,我是不是遇見過?可我并不知道,我的將來,會遇到很多個相似的女孩,卻也只是相似。   稍微大一點后,我不再做那樣的夢,夢中也不再出現那么純粹的微笑。只是我依然喜歡風,不過它不再是那樣柔和的,而是清涼的。我仍然喜歡待在窗前,看云卷云舒,再想想如今與自己有過交集的人,我們會不自覺的笑,沒有煩惱。(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等到我道別了最后一個6.1日,我迎來了嶄新的歲月,也迎來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別。彼時的我,并未有傷感的感覺,只是和即將離開的朋友還是像以往那樣聊聊天,打鬧一番。當道別的時間來臨,然后過去。我們都沒有彼此道別,也沒有說太多的話,甚至連手都不曾揮一下,就各自回了家。   然后奔往下一個旅程。充滿不舍,充滿期待,也充滿無奈,但更多的還是平平淡淡。   在這段旅程中,我快速成長著,也快速領悟著,有些事情明白了,反而是負擔,有些問題弄清楚了,反而是煩惱。都是徒增的,又為何不減少?反而還愈加多了,一切,總算水到渠成,我的夢,童真的,都破滅了。   后來,我便遇見了你。   那時,日光散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連樹葉也顯得閃閃發光,那葉子還隨著風搖曳著,那云朵也跟隨著我的腳步悠然的飄蕩著,日光傾城。(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而你就站在那個我放學轉角處的街頭,那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彼時正值陽光熱烈的夏季,你身穿一身白裙,立于那街頭,如那不染纖塵的水仙,潔凈的讓人不舍得靠近。你的眼神凝視著那行色匆匆的車輛,不停的有人向你投來不同的目光,你也未曾轉過頭看一眼。那時你對我的感覺就像是清風徐徐輕撫的一朵的水仙并蒂,那種一塵不染便在我心底留下揮之不去的印痕,也可說是便從此在心底的海洋中根深蒂固,永遠有那樣一片潔凈的地方呈放我們初見的記憶。   而我,只是悄悄的從你身后離去,如那許多路人一樣,只是多看了你一眼而已。   一眼,便傾心。   后來我總會在情不自禁的時候想到你,初中畢業了,三年的時光里,每一寸都有你賦予的美好光陰。   但我并沒有思念,只是每次轉季,那呈現在眼眸的風景都會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感,還是一樣的街頭,只是時過境遷,我發現,那位白衣女孩站著的位置,已成了日光下的咖啡廳。   只是一次偶然的進去,便注定了永遠無法逃離。   那是一個夏天,仍然是一成不變的夏天。我從學校回家,依舊會經過那個街頭,我目睹了它一切的潛移默化,只是覺著平淡。那個不知道多久開的咖啡廳,我曾幾次都想進去喝一杯,可是兜里的錢卻每次都所剩無幾,我一直都以為,那里面的東西,一定很貴。只是事實告訴我,其實并不貴,因為不一定咖啡廳就只有那些昂貴的咖啡。   當我終于情不自禁的走進那間咖啡廳。原來一切比我想象的要平凡太多。兩張桌子,六把椅子,幾張貼畫,一個妙齡女郎。其實有些事情,光看表面是不知道它的簡單,有時只怪我們想的太復雜。就像這間咖啡廳一樣,一個高端貴氣的牌坊,其實并不能真的代表什么。那賣咖啡的女子也很美麗,像是剛過豆蔻年華。她笑的時候也與那個女孩出奇的相似。果不其然,那個曾經的令我難以忘懷的女孩又如那一塵不染的水仙出現在我眼前,她叫那個咖啡廳的店主為姐姐。   我一眼便認出了她,而她也對我微微一笑,卻足夠傾倒我心底的那座城。   若是兩個人有緣,不管天涯海角都會相見,但我們并未曾隔得那么遠,我們就只是一個街頭的距離。一直都是我回家的步伐太倉促,忽略了太多的美景。但這樣還能相見,便是命運的眷顧了,并且,我一直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而自從我知曉了你的去處,便整日來這咖啡廳。其實這里的東西并不貴,我常常假期來這里,然后帶上一本書,點一杯奶茶,就這樣在這里一坐就是半天。慢慢的,我也和你熟絡了起來。畢竟,你知道了我的習慣,只是習慣。但對我來說,我的習慣并不是喝什么口味的水,而是看一個與眾不同的你。   那是我的高中,不管后來我的學業多忙,我的會在假期時候抽身而出,只為見你一眼。   也許這不僅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吧。畢竟,我已喜歡上你,我已無法逃離這里。   記得那是我與你第一次在外面相遇,天空晴朗,春風十里。你身穿淺色長裙,頭發披散在兩肩,細細的肩膀偶然有兩片花瓣輕輕停棲。那是在一個安靜的郊外,卻也有人陸陸續續的游玩,而你卻顯得那樣漫不經心,而我也裝作漫不經心的走過去,你看見我,同往常一樣,只對我輕輕微笑了一下,我也笑著向你打了聲招呼,我正想離開之際,你叫住了我。   我回過頭,波瀾不驚的回應,而心里,早已波濤萬里。你說,你怎么在這里,于是我告訴了你,因為我喜歡看外面的風景,你說你也很喜歡,還說我和其他男生不太一樣。我也只是認真仔細的答復,卻又試圖尋找話題。   就這樣,你我便開始一起行走,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聊著,終于,慢慢的我們都敞開心扉起來。我只記得,那天,我們聊了很久很久,直到夕陽出現,灑在你我的臉龐,我們籠罩在一層橙色的光暈里,像極了夢中的場景。我的微笑,你的背影,像一副美輪美奐的畫,意境深遠情感生動,卻只能定格。   你說,塵世太喧囂,你喜歡一個人在窗前寫字,發呆。   我說,人世太寂寥,我只愿守著一個安靜的家,在窗前凝望,就算迷茫。   你說我很不一樣,我說你是獨一無二。   總之,我們說了很多的話,文藝的,調侃的,還有發自肺腑的。   只是再到后來,我們都沒有在外面見過面,更沒有向那天一樣談笑風生,談過心聲。   又是一季夏。雖是日光傾城,明媚一片。可也畢竟是最后一次再呆在這個地方學習,我高中畢業了,考上了外地的大學。我即將離開。   當我最后一次去那家咖啡廳,卻沒能見到你,你姐姐說,你也去了外地。于是我委托你姐姐交予你一封信,但不知道,你收到了沒有。只知道,我只留了一封信,便離去,而你,杳無音信。   大學的日子總是離奇的快,倉促的剛帶上輕的行李,便要不停的往里面塞各種東西,沉重的卻早已麻木在這個依舊陌生的城市里。   雖然在這里,我又遇見了太多的人,他們都是過客,走過便不再歸來。我也未必會懷念。因為我的記憶,屬于我的那份情感,我早已寄托在那里,寄托在那天的夕陽里,寄托在那年的日光傾城里。   寄托在你。   這么久了,你在哪里?   時光的碎步緩緩挪移,但當我發現,它已偷渡了多少我還來不及剖析的光陰。   四年的大學,比過往的時光,更匆忙,也更平淡。在這四年里,我也交過女朋友,看過許多部電影,聽過許多流行歌曲,也相遇過很多像你的人。   只是沒有誰能代替你,雖然對你的喜歡,也只是喜歡而已。   事到如今,所有的往事都化作了一片浮云,風吹便散。只是那些默不作聲的回憶依舊會掀起心底的驚濤駭浪,只不過我懂得了平息。   不知多久,才能與你再見,雖是過客,但你從我的世界路過,我也從你的世界路過,我路過了,你卻永遠的留下了。   也許后來我們也曾見過幾次面,奈何都在我們最不喜歡的喧囂里,人來人往,縱然與你近在咫尺,也還是避免不了擦肩而過,也許是我們不認識彼此了,也許是,我們都認得彼此,只是都任憑情感交接,而表面則形同陌路。   后來的后來我也會想,我給你的信,你收到了嗎?   你的回信,為何遲遲不見?   就讓時光給我最想要的答案。   就讓日光傾城,久久不散。   后記:   “曾經,我們都會遇見一個人,它也許只是眾多過客的一個,也許于你只有只言片語的交集,但他卻是那最獨特的一個,就像那日光一般傾城,卻又總是平淡。但你還是會在某一個瞬間想起,有時盡管輪廓已模糊,但在心底也勾勒的出最初的模樣,它是你記憶中最純粹的一部分,更是你情感中不容缺少的一份慰藉。”   “有時的若隱若現,卻是最美好的瞬間。那種一塵不染的感覺,那種似曾相識,總讓你想要費盡心思的去緊握,但也只能是一瞬間。”   一瞬,便是永遠。   有情感,保存,便好,到某個時刻,它會和你不謀而合。 +10我喜歡

原創: 高原麥客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機器,這部機器要正常運轉,就一定需要各個部位的開關相互配合,什么時候,哪些開關需要打開;什么時候,哪些開關需要閉合;哪些開關,需要永遠的打開;而哪些開關,需要永遠的閉合。使用得當,才能順風順水。   查理.芒格之所以成為投資市場永遠的贏家,與他開創的誤判心理學,掌握25種思維傾向,并熟練運用到股市有直接的關系。我們權且把25種思維傾向,當成一部機器的25個開關。它們不僅適用股市投資,也適應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能對這些思維傾向認真解讀、深入領會,細致揣摩,并加以利用,也許我們的生活就不會過的太差。   在現實的世界里,有人為什么會成功?有人為什么總是失敗?有偶然的原因也有突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人們在處理一些問題,做一些重大選擇的時候,容易落入自己的心理誤判。使事物完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甚至超出了我們所能控制的范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讓事情變的糟糕起來。   在第一次精讀《窮查理寶典》時,就被查理.芒格普世的人生哲學震撼,感覺他不是在教你如何投資,而是教你如何做人。大師與普通人的區別,在于他能避開生活中的思維盲點,把風險降到最低。如果說投資就是避險,那做人一定像復雜的開關,打開該打開的,關閉該關閉的,使為了保證系統有序的運轉。   第一個開關是激勵。激勵一切動力的源頭,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對別人有什么好處?對以后有什么好處?查理.芒格提出了“用利益而不是用道理說服別人。”這有點像現代人所說的“別和別人談情懷,和別人錢。”因為只有利益的驅動,才能讓別人最終信服。   當然激勵有來自外界對自己的激勵,也有自己對別人的激勵,無論是哪一種激勵方式,百利而無一害。并且激勵是一種成本幾乎為零,且成效無限放大的能量。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如果不是朋友們的留言和鼓勵,我是怎么也不會堅持到今天。每次快要跌倒的時候,只要想想,自己是要通過寫作來改變命運,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就會重新的站起來繼續前行。   第二個開關是愛。愛是我們連接這個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因為有愛,才會心存感恩,才會有付出。但付出愛,有時要因人而異。所謂愛屋及烏,是因為愛一個人,完全忽略那個人身上的缺點。甚至被一些表面的現象蒙蔽,所謂愛能使人枯木逢春,也能讓人深陷迷途。   現在很多年輕人談戀愛就是這樣的狀況,可能會被對方的一兩句甜言蜜語迷惑,可能被對方美貌打動,也可能被對方裝出來的假象欺騙。結婚又離婚,只因為不合適,甚至看走眼,歸根結底是缺乏理性的判斷。   第三個開關是恨。“鏡像世界”也是心理學家這幾年才提出來的一種客觀真相,如果你一開始并不看好某件事情,心理上排斥,甚至是厭惡。雖然行動上也許會實施,其實結果已經擺在那里,看,我說的沒錯吧!看,我想的沒錯吧!這就是內心的鏡像世界。   有一句話,用在什么地方都合適“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樣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怎樣對待你。”如果你心里裝著恨,你看見誰都會是敵人。你會對所有的人保持戒備,你也就離真正的朋友和那些愛你的人越來越遠。如果你心里裝著愛,你看見誰都會是朋友,你的邊界也會因此無限的擴大。   第四個開關是討厭不確定性。這有遺傳的原因,也有不愿走出舒適區的原因,主要是怕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不確定性,常常會打破我們固有的規則,讓我們手足無措,但也常常會制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脆弱》開篇有幾句話,“風能吹滅蠟燭,也能使火越燒越旺。”不確定性制造暫時的混亂,但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東西。   任何時候,保持開放的心態,用謙遜的態度接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避免陷入思維的盲點。那些固步自封的人,那些墨守成規的人,那些安于現狀的人,哪一個不是被這個世界最終淘汰或者拋棄?小馬過河,水的深淺只有自己試了才能知道,你不需要聽老水牛的,也不需要聽小山羊的,他們的情況和你不一樣。只有順勢而為,才能適應自然的進化規律。   第五個開關是一致性。所謂的前后不一,心口不一,有時很難形成連續性。在習慣培養上,應該保持一致性,對定下的目標,計劃,要不遺余力的去落實,去執行。即就是最終沒有完成,起碼知道與實際結果還有多少距離,以便在以后的行動中加以調整和優化。一味的朝令夕改,常常會讓計劃或者目標模糊不清,偏離當初的方向。   當然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我們卻不能用原來的規則,對現在發生的事情死搬硬套,也不能用現在的規則度量以前的人和事。歷史的發展及其的相似,但往往卻又大相徑庭。用變化的眼光看發展中的世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甚至特立獨行的多樣性,常常會打破刻板保守規律,讓事物有了新的轉機。   第六個開關是好奇。有一本書叫《永遠保持你的好奇心》,里邊講到,高爾基七十多歲的時候,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不顧眾人的反對,試著去爬一個大樹,不幸摔斷了腿。人們一定會嘲笑那個古怪的老頭,但正是這種永不枯竭的好奇心,使他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所以好奇心,能使一個人活在未知的世界里,并不斷激發他對生命的熱情。   有一些方面好奇心卻能殺死貓。比如在投資市場里,查理.芒格就建議人們只投資那些自己懂得行業,或者那些熟悉的公司,而并非那些完全陌生的行業或者公司,并把這種思想作為自己投資原則。在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上,或者某些個人隱私上,如果保持好奇心,有可能把自己卷入其中,或者深陷尷尬的境地。 +10我喜歡


張依婷的評價心得葉雅雯的評價心得15340談祐妮的試用評比69399
游可軒的購物開箱清單 葉雅雯的評價心得15340陳敬天的優質推薦評比 林奕亨的推薦購物清單12048許文伶的2021評價推薦34052 陳玟妃的評價心得吳政盈的熱門嚴選 楊文海推薦直播開箱34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86f67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